北京国丹白癜风医院 近日,一段“撒娇”视频引发巨大争议。 在画面中,一名男子从外面回来。 刚打开家门,身穿JK的女孩立刻就扑了上去,紧紧抱住他。 或许是阔别已久,女孩不时亲亲男子的脸蛋和嘴,以解相思之情。 为了方便互动,女孩尝试着跳起来,想用腿环住男子的腰。 眼见试了一两次后还是跳不上去,女孩很是着急。 只见她迫不及待地抬起一条腿,示意男子用手将她抱起来。 而男子对女孩也是言听计从。 最终,两人通过默契配合,圆满完成了一次“亲密互动”。 如果单从视频来看,这对男女很容易被误认为是一对“情侣”。 “亲亲抱抱举高高”,像极了情侣间的小情趣。 但事实是,这是一对父女,而且视频的拍摄者是女孩母亲。 可能母亲的本意是为了展示家庭幸福、关系和谐。 但对很多旁观者来说,这尺度已经超越了父女感情。 甚至可以称得上是过度亲密了。 因为从视频里面看,里面这个姑娘年纪也不小了。 但也有人认为,这是很正常的互动。 “不就是玩儿吗,孩子的思想没大人那么复杂!不要小题大做!” 其实这件事最大的争议就是: 那些类似情人间的亲密举动,能否出现在父女之间? 都说女儿是爸爸上辈子的“小情人”,在很多家庭关系中,父女关系往往都比较和谐。 甚至有时候爸爸对女儿的宠溺,好到连妈妈都会吃醋的地步。 所以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调侃: “妈妈就是一个送货的,人家父女俩才是本家”。 虽说是一句玩笑话,但真不难看出,对于父女间的亲密很多人都习以为常。 的确,这不是一件坏事。 父女关系的和谐有助于家庭和谐,也有利于女儿健全人格的养成。 但女儿终究是女儿,一旦被赋予另一种身份,就会导致混乱。 特别是“情人论”的出现,更会将家庭关系推向畸形。 甚者衍生出“生女儿=造情敌”的荒谬言论。 如果你在某音搜索关键词“母女争宠”,就能看到上千条颠覆你认知的短视频。 剧情基本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——女儿和爸爸才是真爱,妈妈只配当个电灯泡。 在某个视频里,妈妈叫女儿吃菜,女儿不耐烦地说: “不,我不吃。” 爸爸让女儿吃青菜,“要吃点菜,怎么能不吃菜呢?” 女儿撒娇“我不~” 爸爸说“好吧宝贝不吃,妈妈吃”,结果女儿迅速截住了爸爸递过去的菜。 然后用防贼一样的眼神看了眼妈妈,说“我要吃”。 被爸爸喂了一口之后,女儿看妈妈的眼神更加得意洋洋。 可见,阻止了爸妈互动,孩子真的非常开心。 除了想“独占”爸爸,女儿还喜欢挑衅妈妈: 妈妈越吃醋,女儿就越得意。 比如女儿霸占了妈妈的床位,依偎在老爹怀里,嘲笑妈妈今晚只能独眠。 甚至还攻击妈妈是只会下蛋的母鸡。 在这些“争宠”视频里,女儿不再是父母的小棉袄,而是老爸的拥护者、老妈的竞争者。 当妈妈喊爸爸“老公”的时候,女儿会情绪激动地反驳: “这不是你老公,这是我老公!” 而妈妈呢,也不甘示弱。 直接和小姑娘斗起嘴来,一口一个“我老公”,叫的不亦乐乎。 当然,这些“争宠”还算比较温和,还有更激烈的。 老爸跟老妈拌嘴时落了下风,女儿上去就是一脚把老妈踹飞。 出脚之迅猛,令人震惊。 但妈妈们也不是好惹的。 她们为此专门制定了“夺爱攻略”,要给女儿点颜色看看。 有一位妈妈,在老公从厕所出来的瞬间扑进他怀抱。 利用体能优势,在女儿面前狠狠秀了一波恩爱。 连路都走不稳的女儿,独自跌倒在地。 这一幕,让评论区彻底沸腾。 不过,大家不是在为摔倒的小姑娘担心,而是为正宫娘娘终于扳回一局而大声叫好。 这些魔幻的“争宠”场面,不排除是大人在背后编撰台词,利用孩子谋取流量的可能。 但这种视频能够在互联网上赢得大量的受众,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。 这已经不再是母女间的小打小闹,而是赤裸裸的“争宠”戏码。 也许会有人觉得这种剧情“很搞笑”,没必要去深究。 但俗话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,价值观的崩塌,同样如此。 当所有人都默认这种价值取向的存在,未来等到它真的占领道德高地,改变公序良俗时,也许就来不及了。 事实上,“崩塌”已经开始了。 在一些“争宠”视频的评论区,长期充斥着妈妈对女儿的怨恨、诅咒。 绿茶婊、狐狸精……这些不堪入目的词汇,被妈妈们用在亲生女儿身上。 觉得被女儿“抢”了老公,她们愤怒至极。 还有人扬言,自己宁愿生十个儿子,也绝不要一个女儿。 如果“不幸”生出一个跟自己抢老公的女儿,就要把她扔进垃圾桶、送进孤儿院。 短视频还存在剧本和演出的可能性,但这些评论却显得无比真实。 “母女争宠”不仅仅是一个恶俗的流行梗这么简单,它极有可能是原生家庭伤害的一种缩影。 也许,在我们看不见的角落,某些人正在与亲生女儿成为天敌。 电视剧《重案六组》曾根据真实案例,改编了一个故事情节。 赵红和张志华是一对夫妻。 妻子赵红是家庭主妇,全身心依赖丈夫张志华。 原本甜蜜的二人世界,突然被女儿打破了。 在女儿出生后,丈夫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女儿身上,对妻子赵红多有忽视。 这一切让赵红无所适从,甚至逐渐对女儿产生了恨意。 趁丈夫张志华出差时,她在家中引发了火灾,把年仅2岁的女儿活活烧死。 更丧心病狂的是,她并没有觉得自己有错。 在警方审讯下,赵红很理所当然地承认: “对,凶手就是我,就是我把女儿烧死的。” 原因很简单。 赵红嫉妒女儿分享了丈夫对她的爱,于是趁丈夫张志华出差时,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女儿。 一个母亲为了和2岁的女儿“争宠”,不惜痛下杀手。 我们都知道电影还是含蓄的,现实中的残酷可能不止于此。 其中最为常见的,应该就是糟糕原生家庭带来的精神伤害。 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了糟糕的母女关系。 “从我13岁、14岁开始,妈妈就爱和我竞争。她常说我的衣服要是换她穿上会更好看,她煮的饭菜更好吃。” “妈妈得知我过得不好,老公家暴我,竟然露出幸灾乐祸的笑容……” 母亲是一个特别伟大的身份。 但遗憾的是,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为母亲。 正如那句话所说: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,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! 我无法想象,当一个孩子在一个“默许孩子与母亲对抗”的家庭里成长,她们长大后到底又会变成什么样。 是在未来的家庭中重蹈覆辙,亦或是亲子间争风吃醋的代际循环? 如此看来,又如何能否认,“母女争宠”短视频所带来的危害? 实际上,一些不合格的母亲,往往也是深受同类价值观的荼毒。 过去虽然没有短视频,但还存在一个类似的东西——电视剧。 不可否认优秀的影视剧题材不胜枚举,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,最稳定、最受欢迎的电视剧类型,一定与“争宠”有关。 大家似乎总是对诸如“原配手撕小三”的情节津津乐道; 总是热衷于看三宫六院的妃嫔为皇帝争风吃醋; 总是对理不清剪还乱的婆媳关系耿耿于怀...... 大环境如此,人性皆是如此。 娱乐业是以调动人的欲望,并因此而产生快感为内容的一项事业。 从精神学的角度来说,所涉及的内容越是低级,就越是容易调动快感。 这就是一些往往并不那么精致,甚至三观有些扭曲的短视频,却能异常火爆的原因。 “争宠”类视频就是如此。但它充其量也不过是那无数腌臜内容中的冰山一角。 所以很难说到底是观众的选择决定了大环境,还是大环境创造了观众的选择。 唯一能确定的是,放任其野蛮生长,就一定会成为恶性循环。 ![]() |
![]() 鲜花 |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分享
邀请